六项检查确诊胆管癌
周丁华
胆管癌是发生在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在肝吸虫感染多发的地区如中国、韩国、泰国更为多见,大部分发生于50-59岁,男性居多。多数病人原来身体没什么问题,开始时往往尿色加深,全身皮肤瘙痒,继而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疸,尿呈茶色,伴有上腹不适、饱胀、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全身性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经常规治疗不见好转,就要考虑是否患有胆管癌。影像学上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来诊断:
腹部B超腹部B超检查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胆管癌诊断的首要方法,亦可作为筛查手段之一。其诊断胆管的定位和定性准确性分别为96%和60%-80%。
腹部CT腹部CT检查对胆管癌的诊断符合率优于B超,它可显示胆管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局部扩散、血管有无侵犯、淋巴结及邻近器官是否受累、有无远处转移、胆管扩张程度及有无腹水等,对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胆道造影磁共振胆道造影为三维立体成像,可显示整个胆道系统的全貌,且无须注射造影剂即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最新的自旋回波系列,使图像在某种程度上可提示组织学依据。在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局部浸润方面更直观;对胆管肿块内的血流以及肿块与门静脉、肝动脉关系的判断有很高的价值。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检查可以在电视透视下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胆道内流动及分布情况,对胆总管下段开口有无梗阻,部分梗阻还是完全梗阻的诊断,较CT和核磁更准确和直观。PTC对区分是肿瘤、结石还是炎症引起的胆道梗阻价值较大。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ERCP可显示胰管及胆管的病变,部分病例还可以钳取病变组织作病理检查,达到明确病因、确定病理类型的目的,其论断准确率为90.3%。
另外,诊断可加上胆管癌的肿瘤标志物测定:
胆汁中脱落细胞检查术前经PTC或ERCP检查时抽取胆汁检查,诊断胆管癌的阳性率为6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目前研究发现,对胆管癌诊断有价值的肿瘤相关抗原有:CEA、CA_(19—9)、CA_(50)、CA_()等。
DNA含量测定DNA含量异常是恶性肿瘤的共同特征,测定肿瘤细胞DNA的相对含量,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在判断各种肿瘤的预后和疗效方面亦有重要意义。
胆管癌的基因检测在胆管癌中发现ras、p53、myc、erbB—2等基因的突变、缺失或过表达,或在5号染色体上的5p3—qter区域有一等位基因的缺失,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或存在有关。
除了主动筛查,日常积极预防胆管癌也很重要。首先要从调整膳食结构着手。不吃烧焦和烤煳的食品,少吃高脂、高油多盐的食物,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主体;新鲜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每天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一定要控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适量饮酒,不吸烟;生活讲究规律,杜绝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