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方辨治胆胰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痛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同时也可以让部分患者免受手术之苦。对于胆道结石,ERCP联合中医经方治疗,效果显著,在解除患者胆道结石的同时,也防治后续结石再发的问题。
目前,我们对胆道结石,采取中西医并重的治疗模式,对于直径小于0.6cm的胆道小结石,应用中医经方医学思维,辩证施治,口服中药汤方治疗,溶石排石率高;对于直径大于0.8cm以上的较大结石和大结石,应用ERCP胆道取石术联合经方医学辨治策略;对于直径在0.6cm-0.8cm之间的结石,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意愿,选择中医汤方溶石排石或者ERCP胆道取石。
现将两例典型的胆道结石医案记录如下:
医案1:纯中医利胆溶石排石
年4月,71岁的熊老先生,因腹痛、高热、*疸,医院查肝功能示:ALTU/L,ASTU/L,TBIL.3umol/L,DBIL.5umol/L,上腹部MRI:胆总管结石。年4月24日从驻马店某县来我院拟行ERCP胆道取石术。20天前患者因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入院后查腹部CT可见患者胆总管下段结石坎顿胆胰壶腹部,结石直径约5.5mm。因患者结石较小,建议口服中药利胆溶石排石治疗,若患者服药后,观察48-72小时,腹痛、发热、*疸均快速缓解,则建议继续口服中药溶石排石,定期复查;若服药观察48-72小时,症状无缓解,则行ERCP取石术。患者服药后,症状快速控制,一切状况良好,出院在家坚持服药,2月后返院复查腹部CT结石仍在,再次给于辨证调方后,继续服用汤方一月,后停药,于年8月22日返院复查腹部CT,胆总管下段结石消失。
该患者中医药辨治如下:
刻下症:口苦、中上腹及右上腹痛、腹胀满、大便干,皮肤黏膜*染,舌苔*厚,脉弦数有力。考虑少阳阳明合病夹湿,给予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芍药甘草汤加味,处方:柴胡15g*芩9g姜半夏15g枳实15g白芍30g生大*(后下)9g*连5g全瓜蒌30g金钱草15g海金沙(包煎)1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3剂。服药3天后,患者腹痛、腹胀、*疸、发热均快速控制,故原方不变,嘱患者守方服药,若无明显不适,1-2月后,返院复查。两个月后,患者复查CT,胆总管下段结石仍在,但在此期间,生活饮食状态良好,未出现腹痛、发热等不适,但仍有口苦,仍给予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调整药量,加茵陈、鸡内金,去炙甘草,处方:柴胡15g*芩9g姜半夏15g枳实15g白芍20g生大*(后下)6g*连3g全瓜蒌15g茵陈30g金钱草15g海金沙(包煎)15g鸡内金15g生姜3片大枣4枚。两个月后,患者口苦消失,复查腹部CT:胆总管下段结石影消失。体重增加约6kg。
图1年4月25日腹部CT(十二指肠胆胰壶腹部结石,直径约5.5mm)。
图2年6月17日腹部CT(十二指肠胆胰壶腹部结石,直径约5.5mm)。
图3年8月22日腹部CT(十二指肠胆胰壶腹部结石消失,肝内外胆管未见结石影)。
医案2:ERCP取石联合中医经方治疗
年11月,熊老先生的亲戚,79岁的王老太太因为腹痛、腹胀、纳差、呕吐,医院查腹部彩超及腹部CT:肝外胆管巨大结石(直径约2.0cm),肝内外胆管扩张。在熊老先生家人的推荐下,为求中西医并重治疗,患者于年11月18日速来我院诊治。患者“高血压病”、“冠心病”史多年,7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患者胆道结石大,结石直径约2.0cm,应用ERCP取石术联合中药利胆溶石排石策略,年11月19日ERCP取石术中插镜发现胃巨大柿石,术中顺利取出大块胆道结石及大量泥沙样结石,ERCP胆道取石术后,嘱患者大量口服可乐,1周后查胃镜,发现胃内结石没有明显变化,遂内镜下异物钳破碎结石外壳,后出院口服中药汤方治疗,口服约20天中药,年12日17日返院复查胃镜及腹部彩超,胃内巨大结石及胆道结石均消失殆尽。
该患者中医药辨治如下:
刻下症:口苦、中上腹部及右上腹痛、纳差、恶心、呕吐、大便干,排便困难,舌质暗舌苔白厚,脉弦数。考虑少阳阳明合病并湿瘀互结,给予大柴胡汤合芍药苷草汤加四金等,处方:柴胡15g*芩9g姜半夏15g枳壳15g赤白芍各30g生大*(后下)12g炙甘草6g茵陈30g全瓜蒌15g金钱草15g海金沙(包煎)15g鸡内金15g丹参15g苍术15g生姜3片大枣4枚。出院服药约20天,在此期间,患者进食良好,未出现腹痛、腹胀、发热、呕吐等不适,年12日17日返院复查胃镜:胃内巨大结石消失;复查腹部彩超:肝外胆管直径7mm,肝内外胆管未见结石影。
图4患者MRCP(本院,年11月18日):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ERCP术中十二指肠镜下见胃巨大结石(年11月19日)。
图5年11月19日ERCP胆道取石术。
图6年11月26日胃巨大结石内镜下碎石术(破碎结石外壳)。
图7年12月17日复查胃镜:胃内巨大结石消失。
----Theend----
作者简介
杨雅阁,副主任医师,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西学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脾胃创新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分会委员、河南省健康科技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心身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左手内镜、右手伤寒,传承仲景之学,中西医并重创新现代中医。
李鸿彬,主任医师,省直三院消化内科学科主任,西学中,中西医汇通,河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脾胃创新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身心专业委员会河南分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及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西部精神医学协会消化心身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郑州市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郑州市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编辑/李鸿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