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生病了拒绝参加同学聚会
在年的时候,我正在上高中,记得那时候班主任站在讲台前急切地提醒我们交纳各种资料的费用。
他提到还有四五个人没交钱,这话一出,班上立刻低声议论起来,大家都在偷偷猜测是谁还没付款。
我的同桌看起来特别尴尬,低头快要碰到桌子了。我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半开玩笑地问他:“你觉得是谁还没交钱啊?”
我话音刚落,他的脸立刻红得就像刚煮熟的虾一样,偷偷瞄了我一眼,然后又赶紧低下头去。
两天后,班主任叫他到走廊里谈话,他回到座位时脸色阴沉沉的。
那天下午发下资料的时候,我注意到他没拿到。
我心里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猜到他为什么会被老师叫出去。
在那个下午解题的时候,我故意把我的题目搁在我们中间,尽管我们谁也没开口,却默契地一起看着那份题目。
因为他没有自己的题目,每次下课,我都会先让他抄我的,还会故意说:“我懒得写,你先用吧。”
他抄得飞快,常常在两个课间休息的时间就能把一大张题目全抄完。
因为这种抄写的小互动,我们之间的友谊迅速加深。
他感激我,每天都帮我打饭和水。那个时候的男生普遍都挺懒,像我一样,不太喜欢去打水,总是向班上的其他男生借。
可是愿意打水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他住的宿舍和我不一样,每天早上他总是提着两个水壶来,一个是他的,一个是我的。
我还特别喜欢玩,每次一下课就跑去球场打球,等到大家差不多都吃完饭了我才去食堂。每次他都会吃完后帮我打好饭,等我打完球一回来就能立刻吃上热腾腾的饭。
长大在三位姐姐的簇拥下,让我学会了洞察细微的情感变化,相比周围的男孩,我更敏感地感知到别人的心情波动。
毕竟,和女生相处本就充满挑战,何况我家有三位,每当父母不在家,她们就会以各种方式戏弄我,这让我不得不学会了观察和理解周围人的言行举止。
记得那一年,我们年级组织了一场篮球比赛,男生团队选拔了七名队员,包括两名替补,我的课桌搭档恰好是其中一名替补。我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穿的是回力牌运动鞋,而他脚上穿的则是自己缝制的布鞋。
那双布鞋显得有些紧,似乎大拇指随时都可能突破布面而出。
当我告诉家人我即将参加比赛,需要一双鞋时,他们给了我40元,我用这笔钱买了一双新的回力运动鞋,而且还特意买了小一号的,因为我的搭档比我矮上半个头。
比赛前一天,我把新鞋送给他,边递过去边说:“我买的鞋小了点,没空去换,正好你可以穿来比赛。”
他一开始拒绝了,我则轻描淡写地提出了我的真正请求:“其实,我有个忙想请你帮,帮我完成化学作业。每次碰到化学题目我就头疼,帮我做这一学期的作业吧。”
我还特别叮嘱他:“这件事你千万别告诉别人,要是被老师知道了,我估计下个学期我都不用来学校了。”
我们相视一笑,默契地点了点头。
自那以后,我们因为这个小秘密而关系更进一步,成为了更好的朋友。
然而到了高三,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可能不会继续读下去了,因为他的家庭已经负担不起他的学费了。
我不解地追问原因,他才向我透露了背后的真相:他的父亲生病了,家庭经济状况让他无法继续完成学业。
他一直都是我们班成绩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的梦想对他来说并不遥远。
某天,我不知怎的鼓起勇气,找到了班主任,向她坦诚了整个情况,并且提出了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动员全班同学,为他筹集一些资金。
这个念头是从我父亲的工作单位启发而来,那里曾有一位同事因病需要帮助,单位便号召大家伸出援手。
班主任对我的提议反应积极,让我负责动员同学们,在下一个周一的班会课上进行募捐。我联络了班长,我们一起准备了宣传海报,并向全班说明了情况。
捐款的那一天,我特地带上了自己积攒的压岁钱,总共元,这是我从奶奶、姑姑还有父母那里收到的。
我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捐了出去。同学们的捐款虽然各不相同,有的只是几元,有的是十元,毕竟我们中的很多人一周的生活费也就三十元。
连老师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很快我们就筹集到了足够支付他一学期学费的金额,甚至还有剩余,这些都交给了他。
他在全程都低着头,不停地向大家表达感谢。直到事后,他才向我透露了家庭的真实情况,原来他的父亲长期患病,是因为他高中那年发生的煤矿事故,虽然他父亲被救了出来,但身体却永远地受到了影响。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交不起那些微不足道的费用。
那是我们高三的时候,我第一次了解到他家的情况,我的心里充满了同情和自责。如果早点知道,我绝对会早点伸出援手,我之前还以为他家只是条件稍微差一些而已。
从那以后,我们俩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他在学习上依旧非常刻苦,而我就稍显得不那么用功了。
高考一结束,他就如预期般考上了本科院校,挑的是师范类大学,吸引之处在于免学费加上有生活津贴。
我则考入了省里的一家大专院校。
大学生活一开始,一切都充满新奇。得知我们俩都在同一个城市读书,很快就重新联系上了。
每到周末,我总是兴冲冲地跑去他所在的大学找他,他会带我去他们的食堂,和高中时期一样,亲手为我盛饭。
我读了三年的大专,而他大学毕业比我晚一年。初出茅庐那几年,我们还保持着联系,但随着各自工作日益繁忙,步入婚姻,迎来子女,我们联系的频率逐渐减少了。
大学毕业后,我南下工作了几年,但在家人的催促下,我还是选择回家结婚。孩子开始上学后,我找到了一份医药代表的工作,进入了一家医药公司。
运气似乎并不站在我这边,刚刚工作满一个月,休息日在家中突然昏迷过去。
那段时间,对我来说是生命中极为漆黑的一段。
脑子里一片空白,回过神来时,据说我是在被紧急推进抢救室时,突然睁开眼坐起,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跳。
然而我自己对此毫无记忆,最终诊断为脑内出血,这才导致了我突然的昏厥。幸运的是,我最终被救了回来。
尽管如此,公司却以我不是在工作岗位上出事为由,拒绝支付我的医疗和护理费用。
虽然这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在我病发前,我已因为公司研发的新药,连续工作了一个月,没有一天休息,日复医院之间。
如果没有那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我或许不会出现突然昏倒的情况。
尽管公司明确表示不会采取行动,加之当时缺乏法律强制企业为员工提供保险的规定,许多私营公司都没有实行医疗保险制度。
剩余54%未读最低0.30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