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段子里说,一个人开始变优秀会有三个特征:早起、运动、读书。近几年一直在思考关于自律的话题,结论是:道理懂了,但是做不到。似乎也明白了,为什么“知行合一”只有四个字,人们研究了年,大部分人却仍然无法领悟。
前年萌生了一个要锻炼身体的想法,通过百度了解了各种锻炼方式,进而找到了一种当下比较流行的运动:慢跑,但是几天下来后发现膝盖疼痛厉害,后来才知道运动也是一门专业的学问,盲目的运动不仅不会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反而会危害我们的身体。通过再次深入地了解,发现健走可能更适合现在的自己。确定运动方式后,制定了详细的运动计划,在手机上装了咕咚App,并且去购置了专业的衣服和鞋子,万事俱备,开始健走,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坚持了一周时间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早上起不来、工作太忙、频繁出差等,健走的事就阶段性的放弃了,虽然头脑里时常还会闪现要坚持运动的念头,但是身体却诚实地投降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就是心理学里面讲的骑象人和大象的故事,我们的理性就好比骑象人,感性就好比大象,看似我们在指挥着大象前进,其实我们的力量与大象相比,几乎可以忽略。难道就没有办法战胜我们思想里面感性的部分吗?通常有两个方法,一是创造新的经验,大象之所以不受控制是在延续以往的惯性,这个时候就需要创造新的经验来奖赏大象,比如早晨在弥漫着肆意花香的公园里行走到身体微微发热,那种心旷神怡和云淡风轻的感觉,就为大象创造了新的体验;再就是重要事件的影响,我的父亲有几十年的抽烟史,尝试过多次戒烟,但均以失败告终,前几年做了一个小手术,医生说不能再抽烟了,结果就戒住了。
健走计划从上次中断算起,有一年时间了,之所以用中断两个字而没用放弃,是因为虽然没行动但是心里一直在惦记着这个事儿。今年疫情居家办公,躺平的心又开始躁动了。之前健走的时间放在早上,需要坚持早起才可以,结果坚持早起又成了第二头大象,于是改在下午进行;之前健走之前要换上运动服和运动鞋,感觉很麻烦,同时每次在换衣服的时候,还会在心里产生一种莫名的沉重感,大概率是运动前的一种应激反应,由换衣服这个动作而触发。想清楚了上面两个问题以后,健走又再次启程,不过这次是在下午和晚上,不再需要全副武装,而是只需要一双运动鞋,省去了仪式感,变成了一场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的旅程。
下午出去见完客户或者办完事情,回去的时候先打开高德看一下,距离和时间合适就不再坐车,而是直接走回去。有时候在沿海的肯德基或星巴克办公,完了以后顺着海边的栈道走上五公里,看着大海吹着海风,出一身汗后再坐车回家。让这种新的经验和运动方式,慢慢地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新的习惯,不是21天养成的,而是来自于自己的认知。上面我的经历也许很多朋友也在面临同样的感受和困惑,如果能带给大家一点点的启发,那就最好了。我想这次的重启应该不会再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