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威世博会总规划师眼里的上海世博
本报 赵 岩 上海报道
阿尔伯特·施佩尔,与他的父亲——希特勒的私人密友、纳粹德国首席建筑师、*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同名。他的职业也与父亲一样:城市规划师。
尽管他创立于1964年的ASP已经成长为德国最大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但创建初期,由于和父亲同样的名字,事务所在首都柏林却几乎没承接过项目。后来,他显然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将重心从前台的建筑设计转移到后台的城市规划,由此也拉开了他的传奇人生。
翻开他的履历,最惹眼的就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总规划师头衔。10年前,他在汉诺威世博会上首次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0年后,“可持续发展”风靡上海世博会,几乎所有国家馆的展示主题都与之息息相关。
《华夏时报》:作为汉诺威世博总规划师,你怎么看待这两届世博会? 阿尔伯特·施佩尔:汉诺威世博会是在当时汉诺威博览会的现有场地上举行的,我们就是对一些既有场馆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整个园区的面积只有上海世博园的四分之一。
《华夏时报》:10年前,你在汉诺威世博会上首次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0年后,“可持续发展”理念风靡上海世博会,几乎所有国家馆的展示主题都与之息息相关。看来你做出了很好的预测。 阿尔伯特·施佩尔:当时提出只是一种概念性,目的是让全世界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要节能环保,但当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做法。“可持续发展”在本届世博会上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可持续发展”得到了量化和形象化的展现。环顾本届上海世博会,探究城市或者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展馆比比皆是。
《华夏时报》:我们知道汉堡馆所展现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非常棒,怎么理解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 阿尔伯特·施佩尔:在本届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内,德国汉堡的“被动屋”体现了当今最主流的节能住宅形态,保温墙、三层隔热玻璃等“被动节能技术”都代表了目前“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最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特点除了节能环保之外,所在的社区必须是功能齐全,要有教育、医疗等设施,环境要适合人生活居住。
《华夏时报》:为什么你会选择成为一个城市规划师,而不是一个建筑师呢? 阿尔伯特·施佩尔:我更愿意做规划师的原因是,与建筑师相比,规划师的工作更为复杂、更为庞大,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在我看来,规划师的工作远比建筑师重要,影响力也更大。
规划师是为建筑师提供规范的人,这个规范包括建筑高度、容积、公共空间的要求等等。城市是供人栖息的地方,相对于其中的单体建筑而言,整个区域、整个城市的可用性是必须优先考虑的。事实上,在这个世界,城市里70%的房子是由一般的建筑公司和事务所建的,只有极少一部分成为明星建筑师的作品。建筑师为自己工作,规划师为社会工作。
《华夏时报》: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历来就是一件难事,你对上海世博场馆的后续利用有什么建议? 阿尔伯特·施佩尔:浦西可以建成非常好的居住区,尤其是做成那种亲水的住宅产品。浦东因为有许多固定和保留建筑不拆除,因此建议建成居住和商务功能混合的区域,而沿江的绿地可以建成城市公园。
《华夏时报》:像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型的国际化都市,是不是应该限制其增长呢? 阿尔伯特·施佩尔:在过去10年中,国际会议上曾经多次不成功地讨论过有关限制大城市增长的问题。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巨型城市均以重力加速度的势头不可阻止地增长。本世纪将是一个巨型城市的世纪。既然不能阻止或延缓这种增长趋势,那么就应该理性地思考如何对这些人口、资源、经济以及创新力量聚集区的发展进行引导的可能性,而使之具有持续性,并有利于社会安定及生态平衡。
《华夏时报》:你怎么看中国的城市化建设? 阿尔伯特·施佩尔:城市规划、生态规划首先从土地利用开始,这是首要目的,在哪儿保持城市景观,哪儿保留农用土地,必须进行严密论证。中国的问题是,在城市需要控制人口密度的同时,你们还需要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所以不能让城市过度扩张。在中国,城市规划问题频发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