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症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破除汉字歧视美特斯邦威的一小步,中国潮
TUhjnbcbe - 2023/7/10 23:12:00

“在用母语进行表达,或看到他人用母语进行特定表达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羞涩”的情绪,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母语羞涩。”

这个新鲜概念时常被应用到当今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00后酷爱的“yyds”、“xdm”、“xswl”等网络用语,在教主看来与“母语羞涩”恐怕不无关系。

它企图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因为天天说,所以汉语low,老外说英语,照样也作呕。”

然而,这就是事情的真相吗?

我们不如想象一个画面:在*金梅丽号的船头上,船长路飞面朝大海,用一股京腔普通话冲天一吼:“海贼王,爷们儿是当定了!”

这样的场景注定会让海贼迷们用脚趾抠出一串圆周率。

于是在二次元世界里,汉语长久以来都是“中二”台词的天然绝缘体。

可诡异的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国语版《名侦探柯南》,甚至更热血一些的《数码宝贝》,好像从未给我们带来这种“尴尬”气氛。

回到时尚界,一件印有汉字的衣服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里都可以算得上是“禁忌”,人们对汉字T恤的印象停留在传统文化衫时代,譬如这种东西。

它们只在特定活动中具有短暂的实用价值,如同校服一般用来展现集体意识,时尚与汉字T恤属于天各一方的两种东西。

你要是在逛街的时候穿了一件汉字T恤,还妄称自己是时尚达人,那“憨批”的标签注定是躲不开了。

甚至在如今的年,当教主穿着一件汉字艺术衫招摇过市时,我妈还是会满脸嫌弃地瞥我一眼:“这么大小子了,穿这衣裳多幼稚。”

而她,往往会在傍晚穿上一件教主送的英文运动T,在人民广场上叱咤风云。

在这件事上,我也曾一度信奉“母语羞涩”这个词,就像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八成也嫉妒自己在中国有个那么好听的名字—宝马。

不过这个解释偏偏让教主发现了一个巨大漏洞。

既然全球人民都有“母语羞涩”存在,那美国人的衣服大部分为啥还印着英文呢?难不成美利坚人民性格豪放不懂“羞涩”为何意?

我瞬间明白,在这个问题上,“母语羞涩”就是一小撮知识分子玩的“障眼法”,说到底还是欧美的文化霸权在作祟。

霸权源起

年,“总设计师”访美期间以头戴牛仔帽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意味着中国向曾经嗤之以鼻的资产阶级流行文化敞开了胸襟。同年,阔别30年的“可口可乐”重返中国,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新中国第一则牛仔裤广告,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时装表演。4年后,由皮尔·卡丹投资的北京马克西姆西餐厅开业的消息登上了《新闻联播》,中国人的认知再一次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

年,国内主办的第一场时装表演经官方同意在上海友谊会堂上演,露肩服成为了此次表演的最大亮点,人们对人体之美的渴望如洪水泄闸一样被释放。

绚丽、张扬、新潮的服饰,搭载着西方文化席卷而来,中国的衣着变革开始了。

城市里的年轻人急不可耐地向老三件(列宁装、中山装、*便装)和老三色(灰、绿、蓝)告别。

喇叭裤和迷你裙登上了时代的舞台,装扮自此成为了国人的自由选择,牛仔服、喇叭裤、蛤蟆镜、碎花衫、大卷发成为标配。

追一本《大众电影》,听一首《路灯下的小妹妹》,舞一段迪斯科,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穿梭于梦幻之中,在七彩炫光之下修炼起青春真经,法力无边。

不过与此同时,国人尘封已久的思想钢印再度显露,认为西方性等同于先进性和现代性,西方文化即是时尚本身,中国文化则意味着陈旧、迂腐和老土,成为了国人奔向现代性的阻碍。

这种激进的文化认同,在“文化衫”上显现的最为明显,汉语遇到了百年前文言文的困境,地位岌岌可危。

“文化衫”习惯于将一些格言、流行语、口头禅、文化符号等以文字的形式印染在衣服上,借此表达衣者的生活态度、文化信仰、审美理念等,甚至可以作为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

不过由于人们在衣着上对汉字文化的鄙夷,流行趋势要求“文化衫”必须印上英文,转而失去了“文化衫”原有的文化表达色彩。

那个年代即便是年轻人也大多不识英语,但他们坚信只要印上字母就代表着新潮与时尚,甚至并不关心这些字母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还好这种混沌状态并不代表所有人,当求知心切的年轻人逐渐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破除汉字歧视美特斯邦威的一小步,中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