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持人杨澜在英国的时候,参加了一场面试。
主考官看都没看杨澜的简历,就直接对杨澜说你可以回去了,原因是杨澜的形象和简历不相符,拒绝继续向杨澜提问。
心情抑郁的她披散着头发,在睡衣外裹上大衣就出了门,来到一家咖啡馆。
咖啡馆里的人很多,侍者以一种奇怪的眼神,把杨澜引到一个空座位边,那是咖啡馆里唯一的空位。
对面是一个英国老太太,她看起来比莎琳娜更加讲究,就像伊丽莎白女王一样尊贵与精致,杨澜不由下意识地收起自己宽松睡裤下的运动鞋。
在欧洲的很多高级餐厅里,衣衫不整是被拒绝进入的。杨澜想,自己能进来的原因是,穿了价值不菲的大衣。
杨澜对侍者说:“给我一杯热咖啡,谢谢。”
对面的老太太从旁边拿了一张便笺,写了一行字递给杨澜。非常漂亮的手写英文:洗手间在你的左后方拐弯处。
杨澜抬头看老太太,她正以非常优雅的姿势喝咖啡,没有看杨澜半眼。
杨澜的尴尬难以言表,第一次觉得不被尊重是应该的。当时,杨澜的头发被风吹得非常凌乱,鼻子旁边甚至还沾了一点面包屑。
当杨澜从洗手间整理完,再回到座位的时候,那个老太太已经离开了。桌子上的便笺多了另一句漂亮的手写英文:
“作为女人,你必须优雅。这是女人的尊严,更是做人的标志。”
2
从上述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成年人,需要适当包装。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包装效应。
狭义的包装指的是,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广义的包装指的是,一切外在形式上的修饰和塑造,涉及到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事物。因此,包装效应具有普适性。
杨澜穿着随意,被面试官淘汰,被英国老太太认为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不尊重。
面试官和优雅老太太持有的观念,都体现出,人的包装和商品包装具有相似性,如果不重视,就像商品质量有欠缺一样,没有尽到本分。
了解一个人,我们总是遵循由浅入深、从外在包装再到内在本质这个流程。
每个人打交道的人有很多,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了解,就更依赖于基于外在包装的快速判断,容易受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外在包装并不是只影响自我认知,例如,打扮清爽干练、站姿挺拔、步履矫健,我们会更有自信,更多会影响他人的认知。
也就是说,包装行为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还是职业行为、社会行为。
2、有外在,更要有内涵。
在运用包装效应时,我们需要自我提醒的是,外在包装与内在本质,是辅与主的关系,不能颠倒。
外在包装可以避免别人产生误判,但也只是第一步,更大的挑战在于内在本质。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的就是徒有外表没有内涵的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种人经不起考验,很快就会被人识破。
自媒体作家白兰花Michelia,描述过一个人的认知过程。
公司来了一位女同事,外在给人高冷的感觉,每天踩着10厘米的高跟鞋走来走去,处处透露着一种强大的气场。
一开始同事们猜测,她非富即贵。但渐渐地,她的缺点和不足,就暴露出来。
比如说,不爱搭理人,脾气还爆;收快递埋怨人家不送上楼;工作懒散,一到休息时间就看肥皂剧,大声外放,丝毫不以为会影响别人休息,即便同事提醒还振振有辞,这是休息时间。
比如说,当同事们谈论最近的时事新闻时,她在一旁追明星八卦;当别人聊起某某设计师出的新款包时,她故作高冷地表示不屑,但其实她的包和衣服都是假货,估计她自己都不知道,包包上的logo仿了大牌、还故意拼写错误。
这个认知过程,读友们不难理解,外在包装和内在本质,也是前后台的关系。如果没有深厚的后台,前台的浅薄,最多只能掩盖一时。
所以,不要误判内在本质与外在包装的主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