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半中国人都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到底要不要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它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人民网》引用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止年,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不降反升,达到了60%(也就是近8亿人被感染),而全球范围内,因为幽门螺杆菌,而罹患胃癌的新增和死亡患者,约一半都来自中国。

共餐指制是Hp感染的主要途径

人是幽门螺杆菌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消化道,Hp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

传播途径传播形式口-口传播:共用餐具、水杯胃-口传播:胃里反流到口腔粪-口传播:随大便排出进食了被感染的水或食物聚餐传播接吻传播母婴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1.主要症状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

2.会引起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病程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3.可能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患者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

如何检测幽门螺杆菌?

侵入式检查-胃镜活检

胃镜除了可以看到胃部的情况,还可以“顺手”取一些组织做活检,在做活检时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

如幽门螺杆菌呈阳性,还可加做一个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后续的药物治疗有帮助。

非侵入式检查

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碳13和碳14检查方式也很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具有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抗体测定法:检查血液和尿液中是否有抗体。抗原测定法:检查粪便中是否有Hp抗原。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吗?不一定,但要警惕发展成胃癌的风险。

很多人之所以谈起幽门螺杆菌"色变",是因为其是胃癌的致病因子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包括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性溃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

科学实验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虽然被证实,但是并不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患胃癌。"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最开始可能演变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在此基础上,个别人会出现胃黏膜异型增生,可能会发展成胃癌,但是这种可能还是比较低的。尽管比较低,但一旦变成胃癌,结局很可怕,所以还是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这样就能掐断由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的可能。

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需不需要治疗?

早发现,就是为了早治疗。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宿主,一旦被感染,自愈的可能几乎没有,必须借助药物的力量来杀灭。

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呢?

一般来说,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伴有萎缩或者糜烂的慢性胃炎、长期服用PPI(质子泵抑制剂)或阿司匹林、缺铁性贫血、胃手术史、有胃癌家族史等等,以上这些人群需要高度警惕,一旦确诊,应该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治疗。

另外,由于现在医患关系的原因,即使没有上面这些情况,但患者强烈要求治疗的话,绝大多数医生也会尊从患者的意愿。

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经典疗法是以PPI(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加上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的三联疗法,疗程7-10天。但是由于检测和治疗不规范以及抗生素耐药率不断上升,目前标准三联疗法在很多地区根治率不甚满意。

改进的治疗方案是PPI+胶体铋+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疗程10-14天,同时配合使用一些益生菌制剂,可以减轻治疗过程中的肠道微生态失衡,辅助提高根治率。

标准治疗完成后1个月应该复查幽门螺杆菌以确认治疗效果,注意复查前至少停用质子泵抑制剂2周,否则会出现假阴性。如果复查结果提示根治失败,则需要继续调整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做药敏实验,选取更加敏感和有针对性的抗生素。

根治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以有力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更降低了相关的一些恶性疾病的风险。

这7类人最好及时根治!1.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萎缩或糜烂的人;3.患有胃癌、胃癌术后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4.MALT淋巴瘤患者;5.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6.患有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7.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新胃息肉、Menetrier病)。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日常就餐建议分餐制,最好使用公筷。

日常生活中,最好使用公筷,形成分餐制。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孩子,中年以后患胃癌的几率比较低。对于带孩子的家长来说,在喂养孩子时,不要自己先接触食物,避免交叉感染。

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的卫生,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介绍,来医院咨询的患者中,中青年比较多,他们更注意这一问题,也医院检查。但是,张*表示,14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检查。对于14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可能会反复感染,若使用太多抗生素对身体并不好。14岁之后,如果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只要在20岁之前根除,就能起到预防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风险。

编辑:费寿涛

审核:耿海华

综合:新华社新媒体、现代快报、春雨医生、搜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