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例全胃切除术营养治疗效果分享 [复制链接]

1#
对大多数人来说,临床营养科这几个字还很陌生,存在感并不十分鲜明。没有自己独立的病房,但全院的病房又都是他们的病房。围绕所食之物的工作内容看似简单,实则考量颇多。膳食治疗、营养制剂,几乎所有的病人都离不开他们。医院,一位一度被下了病危通知的老年患者,在临床营养科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通过精准的营养治疗以及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短时间内就转危为安,身体指标逐渐恢复,近日终于康复出院了。今年76岁的陈大爷,4年前曾做过全胃切除术,因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入院接受治疗,诊断为“感染性休克,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肺部感染,慢支肺气肿,重度营养不良”。期间接受强效抗生素治疗,然而效果不显,多次接到感染指标危急值报告,高热、休克反复发作。在ICU抢救5天后,陈大爷被转入消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身高厘米的陈大爷,体重不到75斤,NRS(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达到5分(≥3分有营养风险),呈现典型的“舟状腹”表现,腹部深深凹陷,瘦骨嶙峋,肋骨清晰可见,周身水肿。重度营养不良加上重度贫血,导致他肝、肾功能受损,四肢肌肉减少,肌无力只能卧床,甚至无力言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消化科紧急联合临床营养科进行会诊,临床营养科专家团队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尤其是规范的肠内营养治疗,通过胃肠道补充提供身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由于老人全身水肿、胃肠功能不全、基础病多,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反复出现不耐受的症状,临床营养科专家团队根据他的情况多次调整方案,依据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结果并结合其他专科诊疗技术,经过多学科合作,进行个体化、精准化的有效营养治疗。10天后,陈大爷的血清白蛋白从27.6g/L↓(正常值:38-53g/L)上升到31.7g/L,前白蛋白从41mg/L↓(正常值:-mg/L)上升到mg/L,全身的水肿消了,能够在床上自主翻身、坐起。又过了2天,陈大爷能够借助轮椅下床活动了。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普遍存在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外科手术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0%-80%。因能量/营养素缺乏或过量而造成营养和代谢改变的急慢性疾病状态的人群,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数目。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营养认识的不断增强,临床营养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患者现有营养状况进行营养评估和诊断,根据病情指导和制定饮食营养方案,能够促进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欢迎点赞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