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的治疗,应根据结石的大小,胆囊的功能,采取相应的手段,一般来说在胆囊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直径小于0.6cm的胆囊结石和直径小于1cm的胆管结石才有可能排出。中医的排石手段有很多,中药、针灸、食疗都可能获效,目前市售排石中成药也很多,但有些过于夸大其词,反而不可信。溶石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目前在临床上还未找到有很好溶石作用的中药。
胆结石、慢性胆囊炎表现为:间断右上腹或胃脘部隐痛,向右肩背放射,多因生气或油腻餐引发或加重,有时可突发右上腹绞痛(这是因为结石嵌顿所致),食欲不振,大便不爽,舌红苔白,脉弦。辨证为:肝胆郁滞,腑气不畅。治宜舒肝利胆,理气通腑。
常用药:柴胡、香附、郁金、枳实、厚朴、木香、*芩、白芍、金钱草、大*、当归、甘草等。疼痛重者可加元胡、川楝子;食欲差者可加陈皮、竹茹;大便干燥可加大大*用量或酌加元明粉。若考虑为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胆绞痛,可嘱病人右侧卧位,拍打其右后背部,使结石从嵌顿部位脱出解除疼痛。发病期间应忌食油腻,保持心态平和。
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表现为:起病急,右上腹或胃脘疼痛向右肩背放射,不思饮食,进食则腹痛加重,或呕吐,发热,或有寒战,有时出现*疸,尿少色*,大便秘结。查体:右胁下或胃脘区疼痛拒按,莫非氏征阳性,有时可触到肿大的胆囊,肝区叩痛明显,舌质红,苔*腻,脉弦数或滑数。白细胞常在/mm3以上。辨证为:肝胆郁滞,湿热蕴结。治宜清利肝胆,理气通下。常用药:金钱草、虎杖、公英、*芩、郁金、川楝子、茵陈、柴胡、白芍、大*、元明粉等。腹痛剧烈者加元胡;恶心呕吐者加生姜、半夏;高热不退加生石膏。病人应禁食,有条件应下胃管行胃肠减压,输液,并可于右上腹外敷清热解*,活血化瘀软膏,以促使炎症消退。同时要配合应用抗生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坏疽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胆管疾病到了这一阶段最积极的措施应是手术治疗,但有些病人存在手术禁忌情况,或当地无手术条件,只能采取保守治疗。中医将此类证候称为火*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及胃脘区剧痛,甚至痛遍全腹,高热不退,*疸,便秘。体检:血压有下降趋势,甚至休克,腹肌紧张拒按,舌质红绛,舌苔*厚腻,脉弦数或细数。白细胞高于/mm3。辨证为肝胆郁滞,火*蕴结。治宜清利肝胆,泻火解*。常用药:茵陈、虎杖、栀子、公英、龙胆草、柴胡、*芩、*连、生大*、元明粉、生地、生石膏。高热神昏者可加服安宫牛*丸;怕冷自汗,脉沉细者可加麦冬、石斛、天花粉;有出血倾向的可加水牛角、赤芍、丹皮;出现休克可加人参、附子。
上述的三种症候群,实际上是胆结石,胆囊炎逐渐加重的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的治法中始终贯穿一个原则就是舒肝利胆,通腑泻热,这也是中医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基本法则。除了内服、外敷中药外还可配合针灸(足三里,阳陵泉,胆俞等穴),耳针(肝、胆、胰、神门等穴),运经仪治疗等常可获得很好疗效。
中医治疗胆结石、胆囊炎副作用少,无禁忌证,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应把握好适应症,尤其是在急性炎症阶段的治疗。
丁保健将胆系感染及胆石症辨证分型为:肝胆湿热、肝郁气滞、肝郁脾虚等三种证型,并根据不同证型分别施治。
①肝胆湿热型:宜清肝利湿热,通导腑气。该型又分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二类,前者以清热通里,佐以利湿,方用:大柴胡汤,柴胡、*芩、生*、枳实、法半夏、白芍、青皮、连翘、金钱草、海金沙;后者治疗以利湿为主;佐以清热通里,方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芩、生*、木通、泽泻、车前子、金钱草、海金沙,大便秘结者加芒硝,伴恶心之呕吐者加橘皮、*连、竹茹、生地,热盛者加银花、虎杖、蒲公英。
②肝郁气滞型:疏肝理气为法则,方选柴胡疏肝饮,炒柴胡、白芍、枳壳、青皮、香附、延胡、川楝子、金钱草;胁痛甚者加姜*,气郁甚者加绿梅花、佛手片,病久痛甚入络者加三棱、莪术、丹参,便秘加大*,夹湿者加茯苓、川朴、苡仁、炒苍术。
③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方用消遥散加味:炙柴胡、炒白术、炒白芍、云茯苓、制香附、陈皮、炒当归、炙甘草、薄荷。头昏、便溏者加怀山药、碾木香、炒*参。
结果显效42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9%。*骏用血府逐瘀汤根据不同的证型加味治疗肝内结石11例,经2~4个月治疗,痊愈2例,总有效率为90.9%。
于海鹰认为肝胆结石分为气郁型、湿热型、脓*型等。
①气郁型用舒肝理气散:柴胡、枳壳、莪术、*芩各15g,青皮、木香各10g,香附、郁金各20g,茵陈25g,鸡内金30g。
②湿热型用清利湿热散:柴胡、*芩、香附、三棱、半夏各15g,青皮、木香各10g,龙胆草、山楂各20g,蒲公英25g,金钱草30g。
③脓*型用清热解*散:柴胡、*芩、延胡索、半夏各15g,青皮、香附各10g,蒲公英、茵陈、金银花各25g、连翘20g。
均日1剂,纱布包水煎,分2次服;早晨服汤药1小时后,用通结攻下散(大*15g,芒硝20g)开水泡服,1~2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48例,显效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1.4%。
王品一治疗胆结石用四金汤:金钱草60g,郁金、鸡内金、海金沙、焦三仙、白芍各30g,柴胡、甘草各60g,香附、佛手各15g,青皮12g,生大*10g(后下)。右腹下痛甚加川楝子、元胡;盛热加银花、连翘;呕吐加藿香、旋覆花、半夏;腹胀加砂仁、川朴;发热倍柴胡量;*疸加茵陈;泛酸加乌贼骨、*连、吴茱萸;气滞加枳壳、木香;气虚加*参;血瘀加丹参、三棱、川芎、桃仁、红花。日1剂水煎分4次服。结果治愈10例,好转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8%。
王开夏治疗胆石症59例,用方:茵陈、金钱草、大青叶各60g,木香、枳壳、硫酸镁各15g,大*50g(后下),柴胡、槟榔、龙胆草、元胡各12g。恶心、呕吐加法半夏,感染重加金钱草;痛甚加川楝子。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结果:治愈55例,显效4例,随访2年以上,复发1例,总有效率达98.3%。黎涛用芦金溶石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用方:金钱草、芦根、郁金、金砂牛、生鸡内金、三棱、莪术、青陈皮、夏枯草、厚朴、当归、白芍、柴胡、甘草。胁腹痛甚加元胡;便秘加大*;湿热重加茵陈;阴虚口干加沙参,日1剂水煎服。治疗1~4个疗程,痊愈5例,好转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7%。
刘秀龙用茵陈30g,大*(后下)、栀子、槟榔、鸡内金、木香、*芩、丹皮各12g,金钱草、海金沙、连翘各15g,柴胡、延胡索各9g,蒲公英、板蓝根各18g,大青叶20g,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结果痊愈36例,显效22例,好转8例,有效率%。
徐青霞用金钱草30g,茵陈、生大*各15g,青皮、陈皮各7g,柴胡、木通、炒枳壳各5g。呕吐加吴茱萸、*连;腹痛加元胡、川楝子;热甚加栀子、*芩;湿重加苍术、川朴;便秘用大*;便溏用制大*。日1剂水煎服。结果显效61例;有效5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4%。
李定江用金钱草30g,柴胡、枳壳、白芍、海螵蛸、淅贝各10g,郁金6g,甘草3g。胃痛加蒲公英、甘松;肝火加丹参、香附;阴虚血热去柴胡,加焦山栀;寒象加桂枝;寒湿加吴茱萸、苍术;燥象加花粉;*疸加茵陈;便秘加大*;恶心、呕吐加半夏。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结果痊愈37例,有效43倒,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3%。排石、溶石以通降为用。“舒肝理气,清利湿热,通瘀导滞,清热解*,通结攻下”为治疗规则,以达到“通腑泻实,急下存阴,邪去正复”之目的。本文所举基本方,用药不尽相同,但是柴胡、大*、茵陈、郁金、金钱草、*芩、栀子、木香、内金、香附、白芍、海金沙、枳壳最为多用之物。据文献报道大*、茵陈、栀子为利胆之物;*芩、大*、茵陈、金:钱草、栀子、柴胡、香附、枳壳生胆汁;郁金、鸡内金、茵陈、栀子、枳壳、香附具溶石、防石之功能;金钱草、柴胡、大*有解热、消炎、杀菌之作用;白芍、木香、枳壳、香附可理气,金钱草、栀子、木香、枳壳、大*行活血化瘀、软坚化瘀之功;栀子、茵陈促进胆囊收缩;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利胆排石。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辨证分型,据型施治,合理用药。
1、舒肝解*汤治胆结石
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适用于肝胆气郁、湿热蕴结、有舒肝解*化石之效。
2、胆道排石汤治胆结石
*连6—12克,*柏6—12克,*芩6—12克,茵陈12—24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猫爪草9—24克,大*5—20克,法夏12克,西*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有清热、疏肝、理气、通里之效。
3、吊南瓜蔓泡水可排结石
吊南瓜蔓克(鲜的加倍),洗净切碎,放入热水瓶中,用开水浸泡,当茶饮用。每天泡一热水瓶,平时和吃饭时均可饮用,一天喝一瓶,每天换药重泡,连喝3—4天。开始排石,一般为浑浊状尿,有时有小的石粒,当小便有拉丝状液出现,则证明结石全排净,不用再喝药了。忌辣、酒,特别是肥猪油。
4、胆石通消糖浆治胆结石
郁金15克,木香15克,*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克。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务必使水面高出药材,经煮沸20分钟(指沸后时间),过滤。滤液合并静置沉淀24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其溶解,出料前5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毫升的容器中,每次饭前15分钟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进入下一疗程。适用于胆结石,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
5、绿茶治胆结石
绿茶适量,晒干研末,沸开水冲,趁热连茶末一起饮下,每天晨起空腹和睡前各饮一次,其他时间随时可服,初服时每次2茶匙,每天服5次,约2天后,改为每次1茶匙,每日4次。适用于胆结石。
熬夜写文章,易友们记得在右下角点下以示鼓励!
免责声明:本堂地理馆编辑文章与图片,仅从学术角度印证周易五術学之应用及起到传达信息之目的,丝毫没有任何意图与偏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阅读者有需了解更加详尽专业知识请与专业导师联系,以获得相应帮助。
如果您和您的朋友喜欢周易五術应用研究,劳烦您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或“堪舆堂看风水”预约交流吧。
敬告:本堂风水先生并非神人,其风水造诣来自于师承及个人实践。
堪舆堂只为有缘之人看风水,不受邀请人身份、地位影响。
风水本大事,人子须珍重,听天命,更应尽人事。穴本天成福由心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相关风水古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