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便正式进入秋季了,早晚凉风至,候鸟南飞。
北京前门二十三号院,温鼎府,一个瓷器主题的高端火锅餐厅。进屋,餐桌上的餐具皆是御窑珍品。
餐酒与饮茶当然是有审美的,明代自上而下推行散茶,明代人不喜颜色过于浓烈的茶盏,他们对白瓷更加钟爱,这样的饮茶审美决定了一个时代饮茶的风尚,也是从明代首次出现了“御器厂”这样的形态,到清康熙年间更名为“御窑厂”。
景德镇,就是被命运与审美选择的地方。它位置隐蔽,得以躲过战乱,集中了最早的所谓的战争移民,不乏手工艺者,以白瓷为自己的标签,而后因为明代的风尚,抓住机遇,得以树立了江湖地位。
御窑元华堂作品
御窑是景德镇至高地位的象征,从景德镇直接运到紫禁城,中间不会有任何人买卖。庞大的御窑体系在后来大部分已经失传,直到三十多年前一位姓向的年轻人在景德镇开始一门心思钻研这件事情,三十年后,基本上全面恢复御窑技艺。
向映姿,向先生的女儿,景德镇御窑工艺博物馆馆长,景德镇陶瓷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御窑技艺第二代传承人,“使命感”,是她用来形容父亲和自己跟御窑缘分时候的第一个词。
向映姿
父亲是有天赋的,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可以辨识哪个瓷器是真上等货,哪个是冒牌货,“我父亲眼力特别好。”后来鉴赏的事情做多了,心中升起要亲手创造这世间最好的瓷器的想法。
*釉粉彩喜上眉梢炖盅
拜访老师,边学边钻研,遭受拒绝,继续拜访求教。“我父亲几乎没有社交活动。”
可以称之为美的瓷器并非外表美这么简单,从泥土开始,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整个体系全部拿下来才有资格叫御窑,这样的追求从向先生传承到向映姿,“景德镇的标杆,就是要做的比别人都好。”这是一种使命感。
“总要有这么一个人出现吧,在这个时代。”
跟父亲一样,87年生人的向映姿年轻有为,他们的方法也一样——读透老祖宗的东西。每个时代出现的这样的一个人,接受时代赋予的使命又是不同的,“他的经历我也没办法复制,我必须另外找一条跟自己适合的路。”
现如今的市面上,只有向映姿的品牌有这个资格直接在品牌中称自己为御窑,父亲泰斗的江湖地位复原了这门技艺,独家授权在当代的品牌中,势必要给它以当代的应用场景。
人民大会堂首套青花瓷
向映姿最开始对时尚感兴趣的,对艺术也有自己的天赋,最终不知道是使命感还是什么别的在召唤,还是进入了陶瓷学院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科班出身,根深蒂固的传统陶瓷设计思维,“把过去御窑的技艺,高标准的极致追求,但是结合现代的审美。”
后来她慢慢找到自己的道路,跟劳伦斯许合作,将劳伦斯许时装的纹样用在陶瓷上;制作时尚单品,陶瓷饰品,设计系列创意酒杯茶具,向映姿说,关键在于是否有发现美的眼睛,守着传统,重新演绎。
向映姿与劳伦斯许合作作品
“市面上不缺产品。我只能在品质上做的比别人多一点。”
这是一个化土为金的行业,“所谓匠心精神,就看有没有沉下心来做这个,做到极致。”
粉彩如意绵延承盘——描金如意边
向映姿说父亲就是想要把这个御窑做到极致,这是一种很纯粹的初衷,并没有在开始设想很多关于品牌的问题,九十年代花了数百万研究经费只为了复原一件乾隆时期的作品。每天泡在景德镇瓷器博物馆里研究,几年之后,终于做成,这件作品最终被中南海收藏。
御窑的精神是什么?向映姿说,概括说来就是极致的工艺追求,和标准化的管理。
为了传承这样的极致追求,向映姿停下脚步,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和寻找,现在很清晰了自己的思路。“我想用我对美的感悟去感染大家。”
御窑瓷映向高足杯—红釉系列(左)、乌金釉系列(右)
通过一个场景就能让生活变的有仪式感,秉承着这样的出发点,为中国人的酒设计中国人的酒杯,向映姿做了独一无二的高足白酒杯系列,陶瓷本身做高面临着变形的风险,“除了我们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实现这个技术。”容量依旧是茅台杯的容量,空心夹层,御窑技艺的灵*核心技术,可以实现的便是无人能够复制的巅峰。
白露日,非遗的一天
1
白露节气御窑主题非遗餐厅秋补
两家餐厅的餐具酒具、瓷器装饰皆由御窑传承人向映姿参与带领团队设计打造。
温鼎府,前门二十三号院
温鼎阁,三里屯
2
白露节气御窑精品茶具
你见过哪些美到极致的瓷器?